印度班达夫加尔国家公园的一只老虎。
在去年11月于哥伦比亚卡利举行的第十六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与会代表曾试图就筹资问题达成协议,但未能如愿。
人们希望,《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来之不易的决定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脆弱的生态系统,因为它们在全球冲突、森林砍伐、采矿、有毒废物倾倒和其他环境影响加剧的情况下遭受严重损害。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周五表示:“我们非常欢迎这一声明。到 2030 年,我们需要每年筹集至少 2,000 亿美元,以弥补全球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
然而,关于由谁来支付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费用的讨论长期以来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而目前有超过一百万的动植物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达成协议
缔约方大会第十六届会议主席苏珊娜·穆罕默德说:“在罗马开展工作的这些天表明,各方致力于推动实施[2022年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并共同努力就卡利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达成共识”。
谈判代表还商定了一套指标,用于衡量全球和各国在实施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方面取得的进展。
该框架于两年多前定稿--这是一项由联合国推动的历史性协议,旨在指导全球自然行动,直至 2030 年,该协议于 2022 年在中国昆明和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会议上达成。
履行在加拿大和中国做出的承诺
《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旨在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恢复生态系统,保护土著人民的权利。
全球框架还包含制止和扭转自然损失的具体措施,包括到2030年覆盖地球30%面积和30%退化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
目前,只有17%的陆地和约8%的海洋区域受到保护。
苏珊娜·穆罕默德说:“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与自然和平相处。”
多边主义行之有效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阿斯特丽德·肖梅克说:“在罗马取得的积极成果表明,多边主义是行之有效的,是建立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的伙伴关系和推动我们与自然和平相处的工具”。
经过紧张的谈判,公约缔约方就资源调动方面的前进方向达成一致,以期缩小全球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实现到 2030 年每年至少筹集 2,000 亿美元的目标。
这包括在联合国机构和合作伙伴的领导下,努力改善现有的金融工具,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源。
肖梅克说,“我们现在有了明确的任务授权。当我们这样做并实施资源调动的其他支持要素时,世界将为自己提供弥合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的手段。”
呼吁先锋投资者
缔约方大会期间,2024年底在哥伦比亚成立的卡利基金正式启动,开创了生物多样性融资的新纪元。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伊丽莎白·穆雷玛说:“今天的启动仪式是多边主义的顶峰。”
她说:“现在需要看全世界企业如何行动。随着公众日益认识到回馈自然的重要性,那些向基金捐款的企业将作为先驱载入史册,并将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