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政策失当、极端气候事件威胁农业粮食体系稳定,并可能加剧全球不平等问题。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日内瓦出席联合国机构间人道主义常设委员会(IASC)负责人会议后,于2月20日抵达南非约翰内斯堡,应邀出席2月20-21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议,与G20各成员国和嘉宾国外长、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共同就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环境及影响、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重大议题展开讨论,呼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南非于2024年12月1日从巴西手中接过G20主席国的重任,这也是G20峰会机制成立近20年来非洲大陆首次主办会议。屈总干事高度赞赏南非将“团结、平等、可持续”作为其担任G20轮值主席国期间的议程主题,是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全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的关键,进而推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各项目标,特别是实现SDG1(无贫困)和SDG2(零饥饿),与粮农组织《2022-2031年战略框架》的核心使命高度契合。
屈总干事指出,当前全球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城乡发展失衡,性别不平等问题突出,饥饿和贫困问题日益加剧;同时在冲突、极端天气事件和经济危机叠加影响下,挑战更为严峻复杂。要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单靠经济发展远远不够,更要推动全球农业粮食体系深刻变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从根源上解决深层次机制问题。
农业粮食体系是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民众生计和经济稳固发展的坚实基础,全球从业人员超过12亿,为超过38亿民众提供生计支持。然而,粮农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世界仍有7.33亿民众长期饱受饥饿之苦,23亿民众处于粮食不安全状况,28亿民众无力负担健康膳食。
从萨赫勒地区到海地,再到乌克兰和加沙,战乱冲突此起彼伏,仍是撼动粮食安全根基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此外,在当地局势动荡不安之际,一些地区无暇顾及对农业粮食体系投入和扶持,导致经济崩溃加速,冲突形势愈发严峻。
在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和苏丹等国家,由于政策失灵,农业粮食体系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加剧,导致农业和畜牧业对有限生产资源的竞争愈发激烈。
除战乱冲突和政策失灵等因素外,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与加剧更是给当地本已艰难的民生带来沉重打击,百姓生活雪上加霜。气温攀升和极端天气破坏农业生产,加剧农民所面临风险,加速人口被迫迁徙流动,这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失速和脱轨,各项目标落实进展严重滞后,难以在2030年之前消除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
屈总干事指出,“在当下风险与不确定性交织的世界格局中,国际贸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夯实全球粮食安全根基提供有力保障,畅通粮食类商品从余粮地区到缺粮地区的高效流通。屈总干事就此表示,自2011年起,粮农组织主持运作由G20发起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AMIS),为提升市场透明度、加强政策协调性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外,粮农组织积极推动G20各项进程,全力支持巴西在担任G20轮值主席国期间发起的“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全球联盟)倡议,并负责主持运作其支持保障机制,立足专业优势,为联盟所有成员提供所需技术支持和政策援助,确保一揽子政策落实到位并取得切实成效。
屈总干事强调指出,粮食安全政策算的不仅仅是经济账,更是沉甸甸的政治账。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关系到人类生存和人格尊严。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各国亟需团结应对。屈总干事呼吁国际社会“迅速部署、立即行动,保证政治承诺落实到位,放大投资撬动效应,夯实全球粮食安全根基,实现人人享有营养健康膳食”,共同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具韧性且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为全人类创造和平美好、繁荣发展的未来”。
在赴南非出席G20外长会议之前,屈冬玉总干事应邀于2月19日赴日内瓦联合国难民署出席联合国机构间人道主义常设委员会(IASC)负责人会议。在会上,屈总干事结合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和有关热点问题,介绍了粮农组织工作,同与会各机构负责人深入探讨形势,共商下一步对策。与会期间,屈总干事并同IASC牵头人、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副秘书长弗莱彻举行简短会见,双方一致同意加强沟通合作,在不确定性突出的国际形势下,维持对紧急情况和危机的响应,为有关成员国提供必要协助。